青岛养老城阳社会福利中心老年护养院是目前市区规模较大、档次较高、收费相对较低的普惠型养老机构。

城阳社会福利中心老年护养院

城阳社会福利中心老年护养院

养老 养心 养精神

    “虽然我们的年岁已老,但心不老,有梦想要追求,要健康、长寿、幸福、开心。

    “在安享晚年的同时,我们应该为孩子着想,让年轻人心无旁骛地去拼搏,这也是我们对社会、对家庭的另一种奉献。”

    “众里寻他,终是让我们寻到了此处颐养天年的好地方,在这不只是吃饭睡觉等着那一天,而是有玩有乐有朋友。”

    “很多老年朋友已‘废书缘惜眼 多炙为随年’,而我们在这却随性不少,因为这里的医疗给我们加了一道保险,多了一份保障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   “来了不后悔,不来是遗憾。”在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与老年朋友交流时,会听到他们毫不吝啬的赞扬,那是源自老人内心对国、对家、对生活的热爱,“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”,这是中心老人们豁达乐观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

    住在颐养区804房间的邵素英阿姨与老伴儿叶文彪,是“一五”期间的第一批大学生,为了支援祖国建设从上海来到青岛,一晃一甲子。“今年我85岁,老伴87岁,我们的身体除了一些基础病以外还算不错,在家住着儿女们不放心,牵扯了他们很大的精力,所以2002年就住进了市南区的一家老年公寓,也算是养老事业的头一批尝鲜者,我们和孩子都有了各自的空间,何乐而不为?现在不讲究别的,我和老伴儿只关注健康,保持心情愉快。来这里之前思想不通,在我的印象里城阳比较落后,怕养老院的条件不好住不来。但参观了一次之后,思想完全转变了,这里的环境等各方面比市里都好,非常满意,孩子来一看还有医疗,也很放心,住进来转眼一年了,我们还跟很多农村的老‘社员’相处得非常融洽。”

    “岁月催人,知音难觅”,很多老人在家孑然一身、形影相对,曾经的老朋友、老邻居联系日渐希少,或孤独地守在电视旁,或终日坐在楼下看车来车往、人流匆匆,却觅不到一位能真正说说心里话的知音。此时,城阳圣德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,厚道的农民、朴实的工人、博学的教授、铿锵的军人……总有一位与您志同道合,能一起聊聊心里话,让心不再孤独。很多老人都在想:人生的最后一站我们要幸福,不一定非要儿孙绕膝、固守在家,而是要与老友同拾记忆,回味此生的酸甜苦辣。

    910房间张惠芬、周景津两位阿姨原是青岛财经职业学校教师,退休后两位老伙伴儿很少能凑在一起,“以前在家,孩子们早出晚归,白天我自己在家挺孤单,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,经常去住院。到这儿来找一些老伙伴儿,无忧无虑地围在一起聊聊家常里短,我又把周老师从别的养老院叫来住在一个房间,每天一起散散步、回忆过去、说说心里话,心情舒畅、环境舒心,身体自然就健康,医院都不用去了。”

    很多老人在年轻时也有过自己的追求,或因时代束缚,或因条件局限,总有一些爱好没能坚持,总有一个梦想未能实现。“老喜身犹健,闲知兴更添”,而今何不重拾爱好、追求梦想?学书法、练钢琴、走猫步、吊嗓子等等,护养院老年大学的十几门课程等着您挑选;搓麻将、下象棋、打扑克……多种娱乐活动需要您参与。

    郝玉英阿姨与老伴儿四世同堂,仍选择住进了养老院,“以前我俩喜欢打腰鼓、跳舞、唱戏什么的,年龄大了腿不太好又都放弃了,闷在家里怪难受的。在咱们护养院可好了,我又找回了自己的兴趣爱好,每周跟着老师练毛笔字、学唱戏,跟老朋友们一起做手指操,生活的充实而美好,精神头一天比一天足。”

   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烦恼与幸福,每一个时期都给我们带来各自不同的挑战,或为年轻,或为年老。作为老年人,养老是基础、养心是追求、养精神是境界,当我们突破伦理的藩篱,击穿内心的障碍时,忽然发现一切如此的轻松与惬意,感受到海阔与天空,诠释出夕阳的那份优雅与从容。